撰文/ 温 莎编辑 / 涂彦平设计 / 师瑜超
“不管是先手,还是后手,首先要出手,所以R品牌来了。”
上汽集团副总裁、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站在第十三届中国蓝皮书论坛上的舞台上,呼吁大家该出手时就出手。
最近两年,华为、小米、苹果、百度等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汽车,时隔百年之后,汽车再一次成为科技的集大成者和科技的领跑行业。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传统车企的转型兵贵神速。2020年5月,上汽荣威发布双标战略,正式启用全新狮标和R标;仅半年后,R标独立成为R汽车,以一年一款新车的速度开始引领整个上汽集团向上突破之路。
去年8月,R品牌旗下第一款车型ER6上市,售价为16.28万-20.08万元;今年2月,第二款车型MARVEL R售价21.98万-23.98万元;作为基于R-TECH打造的首款智能车,R汽车第三款车型ES33已经亮相,预计在明年上市。
渠道建设同步进行中。截至2021年5月31日,从北京到海口,从昆明到上海,R汽车在品牌成立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在全国40座城市布局了100家体验中心,其中50家已投入运营。在今年内,R汽车布局的体验中心将达到200家。
中国品牌高端化的进程中,没有一家愿意缺席。北汽ARCFOX、东风岚图、上汽R汽车和智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组合、长城沙龙智行,传统车企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全新品牌又或者是产品谱系,来提升品牌质感、扩大品牌矩阵、增加利润空间、延展新的业务支撑点。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转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现在整个行业把汽车定义为新势力和传统企业,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叫新兴企业和成熟企业。”杨晓东说。汽车产品在切换赛道,年轻一代成消费主力,老汽车都变成了新造车,或者是造新汽车的企业了。
新汽车进入了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时期,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而这仅仅是开始。“汽车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现在是站在风口上讲话,过几年回过头来看会更有意思,明年造车的人可能会更多。”杨晓东说。
在那之前,R汽车正在抢占了“先手”。
六掌门脑洞大开,用科技兑现想象
R汽车的品牌愿景是“科技兑现想象”。
在6月10日第十三届界中国蓝皮书论坛的第一天,杨晓东与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江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项兴初,六位掌门人同台竞技,脑洞大开,畅想起了汽车的终极模样。
丁磊认为,汽车没有终极,汽车实际上是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其不适应性决定了汽车是造型、风格、艺术的结合体,千人千面。
李斌做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说汽车以前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把马变成了车,我们现在也要花很长的时间重新把车变成马,这个马是一种抽象的马。”
项兴初觉得,汽车在商用用途中的终极目标应该就是无人驾驶,产品会回到人的情感上,成为人的专属陪伴,是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自己还要懂自己。
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杨晓东更是直接将造车的科学问题上升为了哲学问题,“你说车的终极是什么,我能不能问你人的终极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也许就有答案了,因为车是人出行的载体,这个很难说清楚,所以很难有答案。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人车合一。”
在此前的采访中,杨晓东曾表示,汽车的定义涉及三件事情:软件、硬件、数据。这三样混在一起会让人们对汽车产生无限的想象。
“转型期,从产品本质来讲是新物种,从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来讲也是全新的内容,所以大家都在摸索。但R汽车一定要做大家没有做的事,要先去践行和摸索,如果是做别人做过的事情,那就没有意义了。”他表示, “我们要做特斯拉做不了,苹果可能想做的事情。”
根据目前已经曝光的消息,我们可以将想象力具象化。R汽车将采用全新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实现“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基于R-TECH,R汽车将搭载多项黑科技。
例如,R汽车将搭载全球首发量产Lumin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相较于常规的激光雷达,Luminar激光雷达能生成最精细的三维立体点云信息,使用符合人眼安全的1550纳米光源,探测距离高达到500米,精度超300线。
R汽车还将中国首发PREMIUM 4D成像雷达。相较于常规的毫米波雷达,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探测距离超过350米。根据测试,使用PREMIUM 4D成像雷达的车辆可以探测到140米以外的可乐罐。
此外,R汽车还将率先量产应用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OrinTM超强算力芯片,其算力达到500-1000+TOPS,再配合全栈自研的超级环境模型算法,能帮助人和车做出准确的判断、预测和规划。
无论终极汽车究竟是何模样,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的手段实现想象。
延伸汽车外延,与用户更好的链接
在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的当下,服务成为品牌打造差异化的方式。
“个人认为汽车的内涵一直没怎么变,就是让出行更美好……但外延在变。”杨晓东说。在他看来,驱动外延变化的就是用户群体的变化,“硬件+软件+数据重组以后会产生新的边界,让出行更美好,和用户的连接,或者说用户与用户的连接能更好的实现。”
基于这样的认知,R汽车在服务上展现出了颠覆式的变革,构建了以用户为核心的新零售服务体系与线上线下融合的全触点用户运营体系。
线下,R STORE体验中心、R Delivery Center交付中心、R Station服务中心三维一体,力求于用户接触的每一个触点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试驾体验R汽车,可以就近前往布局在城市核心商圈的R STORE体验中心,产品与服务价格公开透明;完成订购以后,能够通过R汽车APP实时了解爱车的排产、运输情况,进行“云监工”;车辆顺利下线,即可前往交付中心喜提爱车,亦可选择上门交付服务。
新汽车时代,完成车辆交付不是用户服务的终点,而是不断强化与用户链接的起点。R Station服务中心的职能是提供专业、高效、便捷、透明的售后维修、保养服务。
在用户关注的补能服务方面,R汽车构建“1公里能源补给生态”,即中心城区用户在1公里范围之内就能找到R汽车APP接入的公共充电桩与R汽车自建超级充电站。目前,R汽车已携手多家合作伙伴,累计接入28万根公共充电桩;同时,计划年内布局200座超级充电站。
近年来,传统车企纷纷拥抱转型。2017年,同样是在中国蓝皮书论坛上,李斌和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有过一番针锋相对。
李斌指出,“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最大的区别是企业的DNA不一样。一个是2B的DNA,一个是2C的DNA,这方面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徐和谊则直言不服李斌,但又对他非常羡慕,“主要是体制和机制,国企应该加快改革。”
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杨晓东在时隔四年后隔空回应,“R品牌实际是要完成2C的转变,大家一讲到传统车企转型,就说体制机制,但新企业有多少是死在途中的?更多。所以本质不是体制跟机制,是思维模式导致最后的结果。所以我认为R品牌就是要从2B到2C。”
对于R品牌的使命,上汽乘用车的定位已经十分清晰,“承担的是品牌向上的重任,就是要完成2B向2C转换的使命,其他所有技术都是支持它来完成这个目标的。”杨晓东说。
目标已经明确,品牌初见雏形,前方的道路上的障碍也在一一扫清,R汽车未来究竟能展现出多大的想象力,令人期待。